黑土地產業巨變:產業集群逐步替代散落工廠
在幅員遼闊的東北大地上,漫山遍野地坐落著各式各樣的工業和科技園區,這些由工業集群構成的工業“航母”,正在老基地轉型晉級中扮演重要人物。黑土地上傳統的工廠散落、煙囪遍及的工業舊貌,正逐漸轉變為區域會集、鏈條完好的工業新顏。
“從全區90%以上企業停產、半停產,13萬工業工人下崗賦閑、社會保障缺失,到如今506戶計劃以上企業競相開展,躍居東北榜首經濟強區,這與咱們發揚已有工業優勢、大力打造進步配備制作業集合區的開展方法密不可分。”在有著“東方魯爾”之稱的沈陽市鐵西區,開展變革局局長李志英對工業集群情有獨鐘。近年來,沈陽市對鐵西老工業區進行系統性、整體性改造,計劃專門園區接受不同類別企業集合,成功闖出了一條老工業區復興之路。
10年間,61戶國有企業進行重組改制、從頭結構組合,累計引進了1803個工業項目,一批公共研制平臺、產權交易平臺樹立完善,出產性效勞業敏捷壯大。杰出的工業集合效應,讓以配備制作業為主的鐵西區在逆勢中高位增加,本年前6個月出產總值增加10.6%,計劃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16.3%,展示了強壯的抗風波才能。
鐵西區作為東北工業的龍頭,其做強工業集合的形式正在更多區域推行。內蒙古東部五盟市近年來要點建立了23個工業集群,本年一季度這23個園區銷售收入377.8億元,增幅超10%。通遼市開魯工業園區主任于會力通知記者,園區發動三年來,已構成風電配備制作、玉米深加工和醫藥化工等六大工業集群,僅上一年銷售收入就超百億元,集群優勢讓企業競賽力大幅晉升。
工業集群對經濟的奉獻不僅是GDP,更在于加速推進經濟結構從低端到高端、從傳統到新式的調整晉級。跟著《東北復興“十二五”計劃》出臺,老工業基地復興吹響了新一輪號角,《計劃》中提及要打造的高端配備制作、石墨新資料深加工、光電信息、生物醫藥等26個要點工業集群,為東北經濟區開展要點指明晰方向。黑龍江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剛說:“《計劃》中提到的26個要點工業集群許多歸于戰略性新式工業,這將完善東北區域多元化工業格式,晉升工業豐厚度,為老工業基地轉型晉級增加潛力。”
石墨深加工是《計劃》中提及的要點工業集群之一,地處邊境的黑龍江省蘿北縣憑仗石墨礦產的資源優勢,這幾年重在匹配上下游工業鏈構成集聚,走出了曩昔只靠發掘原礦、單一粗加工的怪圈。2011年,蘿北縣出產石墨精粉逾30萬噸,占全國總產量35%,已成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黑龍江省發改委副主任彭介林引見,黑龍江省“十二五”將環繞新資料、生物醫藥、新能源配備制作等十大工業和哈大齊工業走廊建立,憑借云核算等數字化技能完成資源集聚與制作效勞化。
上一年末,我國最大的碳纖維原絲出產基地在吉林化纖集團建成投產,破解了長時間制約我國碳纖維資料國產化的技能瓶頸,中油吉化、中鋼江城碳纖維、吉林碳谷、吉研高科等企業累計出資近30億元,構成眾星拱月的局勢。吉林市市委書記張曉霈說,吉林市經濟從靠吉化支撐,到現在大力開展有機化工等多重工業,構成百家爭鳴。還使用區位和工業優勢開展汽車配套化學品集群,與接近的長春市已構成的汽車及零部件工業集群相照應。
工業集群能否成為老工業基地未來開展的一股支撐力氣?遼寧省提出:加速工業集群化開展,不僅是轉變經濟開展方法、依托增量調整結構的重要載體和推進力氣,也是統籌城鄉開展、進步區域歸納競賽才能的重要行動和有效途徑。遼寧省政府開展研究中心主任盧松說,未來世界工業競賽不再是各家企業之間的競賽,而將以“集群對立”的方法展示,因而開展工業集合不僅是加大單個企業抗危險才能的需求,也是晉升一個區域工業實力的懇求。
原先一鋼獨大的遼寧本溪市顛末近幾年調整,把生物醫藥、旅行休閑業作為與鋼鐵偏重的支柱行業。從2008年開端計劃建立的本溪醫藥高新技能工業園區,當時已招引89家計劃以上工業企業落戶,本年1-6月份園區藥業銷售收入估計完成100億元,在當時逆市下堅持50%以上的增速。本溪高新技能工業開發區副主任于海說,東北很多僅靠一種工業支撐的榜首代城市,急需開辟新型工業,調整轉變成由兩種或多種工業支撐的新一代城市,打破對傳統工業的過火依靠。而在這個轉型過程中,開展集群無疑是最棒途徑。
“工業集群改變了以往零星開展工業的形式,經過上下游企業集合,延伸價值鏈條,為經濟優化晉級、可持續開展打好了根底。”遼寧省社科院省情研究所所長梁啟東說,由于工業集群經過協同效應對區域經濟發揚出宏大優勢,創立工業集群正成為東北經濟開展的重要思路。
- 上一篇:廣東力挺電子商務 開網店不強制工商注冊
- 下一篇:從“世界工廠”到消費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