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代同脈相承發展的江西防雷事業
發布時間:2012-4-2 點擊:3003
2008年,我們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由此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這,無疑成為中國歷史的標志點,因為,是改革開放,是解放思想,實現了中國當代發展歷史性的轉折,中國命運由此改變,社會轉型也由此開始。 改革開放激發了各行各業的活力,氣象部門緊跟改革的步伐,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同樣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用氣象人敬業愛崗、無私奉獻的精神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歷史篇章。氣象部門的防雷服務從無到有不斷壯大,越來越成為氣象部門改革開放服務于社會的一個重要窗口。我作為江西省防雷中心的一員,親歷了江西省防雷中心發展的每一重要階段,期間趣聞軼事依然歷歷在目。
1978-198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這一時期,中國已經實現了改革開放的起步,中國經濟開始走向市場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經濟實力也大大增強,實現了政治穩定和經濟恢復的雙重目標,中國經濟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0.2%,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就在八十年代底到九十年代初,氣象部門的防雷檢測服務象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出來,“江西省防雷技術服務中心”、“南昌市防雷技術服務中心”在1990年底掛牌成立。為了響應江西省氣象局氣象服務集約化改革的號召,1992年7月,由江西省氣候中心調至江西省氣象科研所管理,成為“江西省藍天高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集團的重要一員,并將防雷檢測與防雷工程確定為兩項重要的服務項目。
開展防雷科技服務的初期,一切工作都得從零起步。隊伍組建了,但缺乏技術,“干中學,學中干”是我們當時的唯一辦法。記得實施第一個防雷工程時,我們聘請了一個“防雷專家”來現場進行指導,當時大家一點防雷知識都沒有,爭先恐后地向該“防雷專家”請教,提出了很多問題。 “消雷器為什么能消雷?”,“是不是消雷器針尖由什么特殊材料制造?”,“是什么特殊材料?”,“既然安裝了消雷器,為什么還要在線路上安裝避雷器?”等等,在大家的緊逼追問下該防雷專家才透露了一點點“消雷器針尖含有放射性元素”,后來才知道,該防雷專家是某防雷器材廠的一名技術人員,他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保守自己的商業秘密。
在舉步維艱的情況下,只有靠我們自己走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道路。不懂,就學,經過大家刻苦地學習和不斷的探索,較快的形成了“現代系統防雷”理念,掌握了各個服務環節中的技術問題。在此后開展的郵電部門電信網絡、廣電部門高山臺站、糧食部門加油站等項目中,工程設計、施工均大獲成功,用戶的錦旗接二連三送上門,掛滿了防雷中心辦公室的墻壁,大大的鼓舞了我們的士氣,并在鄰省產生了重要反響。當年,廣東、湖北、湖南等兄弟省份的防雷人員紛紛前來學習取經,在大家倡議下,“江南防雷聯系網”第一屆聯系交流會在廬山圓滿召開。事實說明,防雷聯系網為全國或區域防雷工作的交流發揮了表率作用,其宗旨得到了防雷界的一致認可。此后,形式多樣、規模更大的防雷學術團體相繼成立。江西省防雷中心先后參加了“中國氣象學會雷電防護研究會”、“全國雷電防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西南八省防雷減災工作聯系會”等組織,全方位的加大了與外界的協作和交流。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防雷科技服務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期間,氣象部門的改革進一步深入地進行,根據氣象事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改革要求,江西省雷電防護管理局、江西省防雷中心、南昌市防雷裝置質量檢測檢驗所、江西省藍天雷電防護技術有限公司等機構相繼掛牌。當時,我在公司分管技術,為了應對快節奏、高質量的要求,制作一套防雷工程設計方案的模板和開發一套防雷工程設計軟件迫在眉睫。不久,恰逢全省一次最大的防雷工程招投標,我公司應用新模板編制的既體現高技術水平,又讓客戶賞心悅目的防雷工程設計方案一舉奪魁,其他防雷公司迅速套用或模仿,時至今日仍然可常見該防雷工程設計方案模板的影子甚至全貌。同行之間的競爭是殘酷的,如何在技術上保持領先,已成為競爭成敗的關鍵。為此,我突然想起了一位防雷元老曾經說過的話“精讀防雷規范50遍你就能成為防雷專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凝練防雷規范的精髓后終于研制出一套防雷工程CAD設計系統,該設計系統被命名為“雷泰V3.0”, 曾獲江西省氣象局2004年度氣象科技創新項目壹等獎、中國氣象局2006年度氣象科學和技術工作成果應用二等獎,并銷往全國二十余個省、市、自治區,江西防雷在全國防雷界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2005年,江西省氣象部門成為全國氣象事業體制改革兩個省級試點省份之一,江西省雷電監測預警與防護技術中心應運而生,兼雷電監測、預警預報、防雷檢測、防雷工程等試點任務于一身,重點是雷電監測、預警預報的試點任務,首創了雷電監測預警業務新模式,出臺了系列業務綱要,如雷電監測預警機構、崗位設置,人員素質要求,業務工作流程,研制出雷電短時臨近預警預報系統,雷電監測數據在雷電預警預報業務、雷電災害調查鑒定、雷電災害風險評估中的種種應用方法,雷電業務培訓教材等。該階段的工作時間雖然較短,但是從事防雷科技服務的人員首次接觸氣象預警預報工作,為防雷信息服務與工程性服務相結合,提高防雷服務科技含量和專業化水平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2007年10月,由于防雷裝置報建審批工作的全面鋪開,江西省氣象局黨組高瞻遠矚,決定給雷電中心減負,將雷電監測和預警預報、財務核算、國有資產管理、門面出租和文印等工作全部調出中心,讓雷電中心全力以赴地從事防雷科技服務。中心抓住這次發展的機遇,大力加強內部改革,調整內設機構和運行機制,有效地提升了防雷科技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事實說明這次調整帶來了質的飛越,不但全年的防雷科技服務創歷史最高紀錄,遠遠超越歷年,而且,雷電中心的基礎建設、技術服務手段、人員精神狀態等等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真正開創了履行防雷管理職能新時代,迎來了防雷科技服務發展的春天。
總的看來,江西省雷電中心的發展與時代同脈,與部門改革相承。可以說,防雷科技服務的發展,是時代發展和部門發展的產物。雖然在發展過程中遇到過挫折,經歷過溝溝坎坎、波波折折,但是,防雷科技服務已成為氣象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氣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在較短的時期內發展到今天的狀態,來之不易。回顧歷史,江西防雷人感到欣慰和自豪,感受現在,我們倍感責任重大,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相信防雷科技服務一定能夠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又好又快的發展,為防雷減災和部門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1978-198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這一時期,中國已經實現了改革開放的起步,中國經濟開始走向市場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經濟實力也大大增強,實現了政治穩定和經濟恢復的雙重目標,中國經濟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0.2%,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就在八十年代底到九十年代初,氣象部門的防雷檢測服務象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出來,“江西省防雷技術服務中心”、“南昌市防雷技術服務中心”在1990年底掛牌成立。為了響應江西省氣象局氣象服務集約化改革的號召,1992年7月,由江西省氣候中心調至江西省氣象科研所管理,成為“江西省藍天高新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集團的重要一員,并將防雷檢測與防雷工程確定為兩項重要的服務項目。
開展防雷科技服務的初期,一切工作都得從零起步。隊伍組建了,但缺乏技術,“干中學,學中干”是我們當時的唯一辦法。記得實施第一個防雷工程時,我們聘請了一個“防雷專家”來現場進行指導,當時大家一點防雷知識都沒有,爭先恐后地向該“防雷專家”請教,提出了很多問題。 “消雷器為什么能消雷?”,“是不是消雷器針尖由什么特殊材料制造?”,“是什么特殊材料?”,“既然安裝了消雷器,為什么還要在線路上安裝避雷器?”等等,在大家的緊逼追問下該防雷專家才透露了一點點“消雷器針尖含有放射性元素”,后來才知道,該防雷專家是某防雷器材廠的一名技術人員,他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保守自己的商業秘密。
在舉步維艱的情況下,只有靠我們自己走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道路。不懂,就學,經過大家刻苦地學習和不斷的探索,較快的形成了“現代系統防雷”理念,掌握了各個服務環節中的技術問題。在此后開展的郵電部門電信網絡、廣電部門高山臺站、糧食部門加油站等項目中,工程設計、施工均大獲成功,用戶的錦旗接二連三送上門,掛滿了防雷中心辦公室的墻壁,大大的鼓舞了我們的士氣,并在鄰省產生了重要反響。當年,廣東、湖北、湖南等兄弟省份的防雷人員紛紛前來學習取經,在大家倡議下,“江南防雷聯系網”第一屆聯系交流會在廬山圓滿召開。事實說明,防雷聯系網為全國或區域防雷工作的交流發揮了表率作用,其宗旨得到了防雷界的一致認可。此后,形式多樣、規模更大的防雷學術團體相繼成立。江西省防雷中心先后參加了“中國氣象學會雷電防護研究會”、“全國雷電防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西南八省防雷減災工作聯系會”等組織,全方位的加大了與外界的協作和交流。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防雷科技服務進入了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期間,氣象部門的改革進一步深入地進行,根據氣象事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改革要求,江西省雷電防護管理局、江西省防雷中心、南昌市防雷裝置質量檢測檢驗所、江西省藍天雷電防護技術有限公司等機構相繼掛牌。當時,我在公司分管技術,為了應對快節奏、高質量的要求,制作一套防雷工程設計方案的模板和開發一套防雷工程設計軟件迫在眉睫。不久,恰逢全省一次最大的防雷工程招投標,我公司應用新模板編制的既體現高技術水平,又讓客戶賞心悅目的防雷工程設計方案一舉奪魁,其他防雷公司迅速套用或模仿,時至今日仍然可常見該防雷工程設計方案模板的影子甚至全貌。同行之間的競爭是殘酷的,如何在技術上保持領先,已成為競爭成敗的關鍵。為此,我突然想起了一位防雷元老曾經說過的話“精讀防雷規范50遍你就能成為防雷專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凝練防雷規范的精髓后終于研制出一套防雷工程CAD設計系統,該設計系統被命名為“雷泰V3.0”, 曾獲江西省氣象局2004年度氣象科技創新項目壹等獎、中國氣象局2006年度氣象科學和技術工作成果應用二等獎,并銷往全國二十余個省、市、自治區,江西防雷在全國防雷界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2005年,江西省氣象部門成為全國氣象事業體制改革兩個省級試點省份之一,江西省雷電監測預警與防護技術中心應運而生,兼雷電監測、預警預報、防雷檢測、防雷工程等試點任務于一身,重點是雷電監測、預警預報的試點任務,首創了雷電監測預警業務新模式,出臺了系列業務綱要,如雷電監測預警機構、崗位設置,人員素質要求,業務工作流程,研制出雷電短時臨近預警預報系統,雷電監測數據在雷電預警預報業務、雷電災害調查鑒定、雷電災害風險評估中的種種應用方法,雷電業務培訓教材等。該階段的工作時間雖然較短,但是從事防雷科技服務的人員首次接觸氣象預警預報工作,為防雷信息服務與工程性服務相結合,提高防雷服務科技含量和專業化水平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2007年10月,由于防雷裝置報建審批工作的全面鋪開,江西省氣象局黨組高瞻遠矚,決定給雷電中心減負,將雷電監測和預警預報、財務核算、國有資產管理、門面出租和文印等工作全部調出中心,讓雷電中心全力以赴地從事防雷科技服務。中心抓住這次發展的機遇,大力加強內部改革,調整內設機構和運行機制,有效地提升了防雷科技服務的能力和水平。事實說明這次調整帶來了質的飛越,不但全年的防雷科技服務創歷史最高紀錄,遠遠超越歷年,而且,雷電中心的基礎建設、技術服務手段、人員精神狀態等等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真正開創了履行防雷管理職能新時代,迎來了防雷科技服務發展的春天。
總的看來,江西省雷電中心的發展與時代同脈,與部門改革相承。可以說,防雷科技服務的發展,是時代發展和部門發展的產物。雖然在發展過程中遇到過挫折,經歷過溝溝坎坎、波波折折,但是,防雷科技服務已成為氣象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氣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在較短的時期內發展到今天的狀態,來之不易。回顧歷史,江西防雷人感到欣慰和自豪,感受現在,我們倍感責任重大,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相信防雷科技服務一定能夠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又好又快的發展,為防雷減災和部門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 上一篇:防雷工程專業甲級資質認定管理辦法
- 下一篇:九江市防御雷電災害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