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逐步完善防雷減災法律法規增強防御能力
雷電災害被聯合國有關部門列為“最嚴重的十種自然災害之一”。西藏雷電活動頻繁,雷擊災害十分嚴重,每年都有因雷擊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發生,嚴重威脅著各族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多年來,在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自治區氣象部門與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區的防雷減災法律法規逐步完善,雷電災害的防御能力逐步加強,社會公眾的防雷減災意識不斷提高,防雷減災為經濟社會建設服務的能力顯著提高。
防雷減災法規建設進一步完善
我區的防雷減災工作起步較晚,但各級黨委、政府從公共安全的角度、從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角度,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法律法規,把防雷工作納入政府公共安全和安全生產管理范疇,完善管理機制、加大監管力度,有效地推動了防雷減災工作開創新局面。
自治區氣象局根據法律法規相關條款,建立了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商務廳等部門的聯動機制,加強新建(構)筑物防雷工程市場的管理,進一步完善資質認證體系,建立雷電災害監測和預警、雷電災害調查評估制度,做到防雷工程資質量化、防雷安全檢測持證上崗。
雷電災害防御能力得到加強
加強隊伍建設,是雷電災害防御能力加強的關鍵。自治區防雷中心副主任次旦平措介紹,防雷工作是技術性強、研究領域廣、防御減災難的尖端科學,對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此,自治區防雷中心始終把隊伍建設放在突出位置,采取“派出去、請進來”的措施,先后派出70多人次到區外10個。ㄊ校┻M行培訓,4人在兩個高校攻讀研究生進一步深造,引進高校畢業生11人。目前,中心有高級工程師3人、工程師26人,大學以上畢業生占整個隊伍的48%。
在軟件跟上的基礎上,近年來自治區氣象局把提高雷電災害整體防御能力作為重點工作,加快建設閃電定位儀,結合新一代天氣雷達、氣象衛星以及區域氣象觀測網的雷電監測系統,于2008年6月,由國家投資2600多萬元,落實《西藏自治區雷電災害監測與防御能力建設》項目,在全區已建設18個雷電監測站,開展雷電發生機制、放電過程、雷電與地形地貌關系、雷電傳輸機制以及雷電成災過程等研究,為雷電監測、預警、防護提供科技支撐。
自治區防雷中心還組織技術力量,根據雷電監測數據和雷電災害快報制作西藏雷電活動監測公報,為雷電安全檢測、防雷工程服務等提供及時的雷電信息,最大限度地減輕雷擊災害造成的損失。
社會公眾防災意識不斷增強
防雷減災需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社會參與需要增強公眾的防雷減災意識,而社會公眾增強防雷減災意識要靠科普宣傳。為此,自治區防雷中心把科普宣傳納入到防雷減災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新聞媒體、網絡視頻等渠道對公眾進行常態化宣傳;利用科普宣傳周和5月12日全國“防災減災日”等活動,廣泛宣傳防雷避險知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為使科普宣傳教育活動取得實效,自治區防雷中心每年深入學校、農牧區、寺廟進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活動。2011年,組織技術力量編寫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宣傳材料,深入日喀則地區和山南地區的部分農牧區進行科普宣講教育,使600多人受益。今年,派工作組前往那曲地區索縣色昌鄉和巴青縣巴青鎮蟲草采集點進行野外作業防雷避險知識宣傳,發放1000多份宣傳材料。
同時,自治區防雷中心還利用“防災減災日”等時機,深入學校開展“雷電災害科普宣講與雷電災害應急演練”,通過通俗易懂的講座和生動活潑的現場演練,讓廣大師生學習到更多的防雷減災知識。
6年來,西藏防雷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單一到綜合,已發展成為防災減災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確保西藏安全生產、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及維護社會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 上一篇:當涂縣市容局積極向經營戶宣傳防雷電安全知識
- 下一篇:什么是嵌入式電源